你所不知道的板藍根藥用史
中國應用板藍根的歷史悠久,“板藍根”這一名稱始見于宋代《太平圣惠方》卷二十的虎掌丸,金元明清時期板藍根逐漸成為常用中藥。在當代,明確規定了板藍根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干燥根,并且對板藍根的藥用研究不斷深入。
1、秦漢時期: 開啟“藍”的藥用歷史
說到板藍根,不能不提及“藍”的入藥。“藍”的藥用價值始載于《神農本草經》。約成書于秦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歷代被譽為中藥學經
典著作。
《神農本草經》把藥分上中下三品,而藍實則歸為上品藥。藍實究竟來源于何種藍?秦漢時期藥用的藍,到底應是蓼藍、馬藍、菘藍,或幾種藍的泛稱,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2、唐宋時期: “藍”的藥用不斷拓展,“板藍根”名稱在宋代首用
到了唐宋時期,有關板藍根入藥治病的記載不斷增多。板藍根不但入藥,而且被醫家廣泛應用于臨床?!短绞セ莘健纷鳛橹袊未傩薹綍?,系北宋翰林醫官院王懷隱等人在廣泛收集民間效方的基礎上,吸收了北宋以前的各種方書的有關內容集體編寫而成。在現有醫學著作中,發現較早應用“板藍根”這一名稱,是在《太平圣惠方》卷二十的虎掌丸。另外,在宋朝其它一些名醫的著作中也出現了含有板藍根的方劑。
3、金元明清時期: 板藍根成為常用中藥
到了金元明清時期,板藍根在本草及方書中更是屢見不鮮,并且逐漸成為常用中藥之一。如金元時期李東垣的普濟消毒飲子 、羅天益的活命金丹和至圣保命金丹等方中均含有板藍根。
4、當代: 界定了板藍根植物來源,板藍根藥用研究不斷深入
通過學者多年的努力,搞清楚了南、北板藍根之分,菘藍和歐洲菘藍之分,以及大青和菘藍的關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1995 年版收載板藍根時,明確規定板藍根為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干燥根。
在當代,中國對板藍根的藥用研究從未停止過。特別是近三十年以來,中國醫藥界對板藍根的成分、藥理活性及臨床應用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廣泛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成果。 研究證明,白云山板藍根抗炎抗病毒并重,具有“廣譜性”,不易產生耐藥性,與金剛烷胺等抗病毒化和藥物(西藥)相比,更具有中藥抗病毒的優勢。
總而言之,中國板藍根藥用歷史悠久,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板藍根藥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