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中醫藥“四化”發展高峰論壇在廣州舉行 ——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發展戰略研討會召開
政策“紅包”撒不停,中藥發展打 “強心劑”
政策利好、市場青睞,中藥發展又迎來了新的契機!2019年5月30日暨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由廣東省中醫藥局、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支持指導,中國中藥協會、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聯合主辦,廣州白云山和記黃埔中藥有限公司承辦的“首屆中國中醫藥四化發展高峰論壇”暨粵港澳大灣區中藥現代化、產業化發展戰略研討會在廣東省廣州市舉行。論壇匯聚國內中醫藥研究領域的頂尖科學家,研討近年來中醫藥產業化、現代化的最新觀念和發展思路,探討“政產學研醫”、中藥質量研究以及重大新藥創制等的新進展。同時,討論搭建國內首個中醫藥四化研究頂層交流平臺的思路。
中國中藥協會會長房書亭、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嚴振在論壇開幕式上致辭。廣州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楚源致歡迎辭。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常務副會長孫炳剛主持開幕式。
本次論壇上,神經解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蘇國輝、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廣東省中醫藥局局長徐慶鋒、上海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王擁軍、澳門科技大學蕭文鸞教授、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活血化瘀與血管重構研究室主任李運倫、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主任陳伯鈞、廣州醫科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楊子峰教授、昆明醫科大學藥學院教授楊為民等與會專家,分別從"一帶一路”時代下的中藥四化與腦健康、中醫藥發展戰略與政策、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過程中體質辨識的作用與價值、中醫藥與腸道菌群在粵港澳大健康產業扮演的角色、應對抑郁癥與癡呆癥——粵港澳中藥發展的新機遇、抗病毒中藥二次開發、論冠心病的中醫藥治療研究等方面作大會學術報告。香港大學/暨南大學院士蘇國輝在采訪中說到:廣藥集團白云山和黃中藥公司,將粵港澳多方力量合在一起,對中藥現代化、普及化,會起到很大的作用。澳門科技大學的教授蕭文鸞做了報告:絞股藍皂苷有很好的抗炎、抗癌的作用,在腸癌小鼠也看到加了絞股藍皂苷或者跟多糖的協同作用,都看到對腫瘤有抑制的作用。而這個最好的就是沒有副作用,所以絞股藍皂苷是非常值得廣藥白云山多花一點時間去研究的。
粵港澳大灣區產學研融合廣藥將兌現“五位一體”
作為此次論壇的承辦方,廣藥集團旗下白云山和黃歷經30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全國現代中藥先鋒企業、華南地區最大的單體中成藥制造企業。企業很早就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定位,并早早落子大灣區。
早在2005年華人首富李嘉誠就相中了中醫藥廣闊的產業前景,旗下和記黃埔集團與廣州白云山中藥廠(白云山和黃前身)合資成立廣州白云山和記黃埔中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白云山和黃”),這是港方資本在內地最發達地區的布局,我國中醫藥產業的粵港合作正式拉開序幕。有了港資注入,底氣更足的合資公司動作頻頻,先是成立了華南首家現代中藥研究院,加入對中藥的研究投入;再是努力擴張企業,采取并購等資本運作方式,實現企業利潤規模翻番。
廣藥集團董事長李楚源介紹,廣藥集團已與香港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立了科研、人才、產業、醫療、文化等五位一體的戰略定位。自2007年白云山和黃簽約啟動“板藍根抗病毒機理”第一個研究項目起,10年來鐘南山院士所在的呼研所和國家呼吸疾病重點實驗室整合了內地及港、澳等于一批優勢科研機構,實現了重大科研課題的協同攻關。2008年起,由白云山和黃牽頭,整合澳門科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多單位聯合攻關,對板藍根進行較為全面的臨床循證和基礎研究。2010年,白云山和黃、鐘南山院士團隊與澳門科技大學成立了“粵澳呼吸道病原體聯合研究中心”。2015年,廣藥集團與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澳門科技大學簽署戰略2合作協議,成為進入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第一個園內名優企業,這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首個落地項目。2016年“粵港澳中藥板藍根研究論壇暨白云山板藍根二次開發研究啟動儀式”上,澳門科技大學、香港大學等單位的知名專家、研究人員對白云山板藍根抗病毒的基礎和臨床研究進行了階段性總結。通過以上一系列的優勢互補,雙方攜手推動了中醫藥現代化和國際化進程。
李楚源還提到,“一帶一路”建設蓬勃發展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如火如荼,中醫藥發展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首屆中國中醫藥“四化”發展高峰論壇搭建了國內首個中醫藥四化研究頂層交流平臺的思路,將為中醫藥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二次開發”帶動明星藥產值再提升
廣藥集團已經連續多年快速穩健發展,七次蟬聯“中國制藥工業百強”第一位。2018年實現銷售收入1160億元,同比增長13.56%,實現利潤總額50億元,同比增長50%。
據了解,廣藥集團是全國最大的制藥企業集團、全國最大的中成藥生產基地。其中,白云山板藍根、復方丹參片已經成為市場明星產品,均以超過60%市場份額長期穩居行業第一。
在業界看來,中藥進行“二次開發”或將成為更多企業的選擇,可以借此往大健康、治未病方向做大做深,或往循證醫學、臨床數據方向做尖做強。如廣藥集團通過陣容強大的科研軍團加入,令板藍根加持了“權威專家”光環。鐘南山院士團隊的多年研究表明,白云山板藍根具有更均衡的“抗流感病毒”和“抗炎”功效,即抗病毒抗炎并重,流感早期服用更有效。同時在該產品中分離了21種化合物,發現了多種抗病毒成分(如抗病毒吲哚類化合物),并申請14項發明專利。廣州醫科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楊子峰在論壇上發表:白云山板藍根的二次開發彰顯了中醫自信。他指出,中藥抗病毒的內涵,一定是抗病毒、抗炎機制同時并進;中藥是復方,復方是寶貝,哪怕是單個藥也是小復方,它蘊含多成分、多靶點,多分子,多個抗病毒的作用,最終能把流感疾病減緩,這就是板藍根為代表的抗病毒中藥的主要本質。他向記者介紹:白云山板藍根,已經進入到港澳合作的深入提升和臨床研究,比如我和鐘南山院士以及澳門的同事在雜志發表過,就是利用廣東的中藥例如白云山板藍根去向西方解釋中藥治感冒治流感的內涵。
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長黃慶暉則表示:院士通過我們國家級實驗室的平臺,跟白云山和黃有超過10年的合作,把經典中藥白云山板藍根做了深入的研發,總共花了有8年多的時間,深入研究板藍根所有的化學成分和分子,同時找到了板藍根最有效的成分,總投資超過1000萬元。目前我們關于板藍根的一些科研成果都會發表在一些國際文章,所以說我們對白云山板藍根的研究得到了國際的承認。我們對未來也很有信心,因為我們最近研發出板藍根的兩個專利,也會有一些進一步的動作。我們在抗病毒藥物方面也有些新的品種,在現有的基礎上臨床效果會更進一步。他希望:像大企業白云山和黃,就有底氣牽頭,把一些寶貝品種比如白云山板藍根拿出來做二次開發,找出它的新靶點。所以一定要有企業領頭有政府投入品種的二次開發,這樣才能把好的產品深入挖掘,我覺得這才是中醫中藥的一個發展。
近年來,提高中藥綜合利用率的“二次開發”,被視為帶動中藥產業跨越性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盡管有明確療效和市場前景的中成藥很多,但真正通過“二次開發”挖掘出新適應證的中成藥產品仍屬鳳毛麟角。
白云山復方丹參片便是其一,這個原本功能主治為“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產品,在多年“二次開發”推動下,獲得了防治老年癡呆癥(AD)國家專利。據了解,諾獎得主、廣藥研究總院院長穆拉德博士參與其中并助力。腦病個性化防治跨學科研究所所長陳剛提到:老年癡呆在中國有很多患者,這實際上是中醫藥需要參與的。
論壇上,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活血化瘀與血光重構研究室主任李運倫指出:白云山復方丹參片做得非常優秀,該產品有非常大的優勢。
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主任陳伯鈞也提到:藥物療效再好,安全性不行也沒用,復方丹參片2個療程有效降低中風,有效的同時還有很好的安全性。實際上復方丹參片不管是醫院也好,還是在藥店也好,都有大量的應用,相當安全,是老百姓里面口碑很好一個日常單用的藥物,有很好的安全性。此外,腦心清體現了腦心同治、“異病同治”的思想內涵,所以它的藥效成份非常明確,在臨床上有活血化淤,通絡的作用,用于脈絡瘀阻所致的眩暈頭痛,多個臨床研究表明,腦心清在冠心病治療方面療效非常好。
昆明醫科大學藥學院教授楊為民介紹:在2017年中國的二型糖尿病防治治療將中醫藥里面典型的活血化瘀中藥復方丹參片列入。該產品的中藥成分三七,文獻報道在臨床上可以防治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
事實上,白云山和黃提出“四化戰略”以來,企業在中藥現代化的道路上已先行十多年,早已完成白云山板藍根、復方丹參片的“二次開發”和升級換代,獲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和良好的經濟效益,對行業轉型具有借鑒作用。
近年來我國中醫藥產業發展迅猛,加快中藥“二次研發”為中醫藥發展再次注入“強心劑”。業內人士預測,白云山板藍根、復方丹參片等有針對性的中成藥將獲得較大利好,未來有望成為單品產值突破10億元的“領頭羊”。
尋訪粵港澳大灣區最美中醫藥科技工作者活動啟動
論壇上,尋訪粵港澳大灣區最美中醫藥科技工作者活動正式啟動?;顒訉⑸钊氚l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推進產學研一體化及中醫藥產業化、現代化,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據了解,尋訪粵港澳大灣區最美中醫藥科技工作者活動啟動,將有助于多地區、多方面、多層次的交流與合作,推進中醫藥產學研合作平臺建設,加深粵港澳三地學術與產業交流,推進中醫藥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助力一流健康大灣區建設。
活動發起單位白云山和黃負責人表示,活動的成立旨在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精神,集合各地區中醫藥的優勢資源,共同搭建專家、學者、企業家的學習、交流的合作平臺。
“出海”不是“虎山行”,中醫藥國際化提速中!
隨著系列中醫藥政策文件的發布,中醫藥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中醫藥“走出去”正迎來最好發展時期。“一帶一路”效應和《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的推進,已經顯示出國家政府和中醫藥領域對開放式未來的決心和信心,而廣藥集團、白云山和黃正在踐行中醫藥“國際化”為引領的“四化”發展戰略,在市場占有、渠道鋪建、品牌引領和文化影響等方面,推動廣藥白云山國際化發展。
以進度最快的白云山板藍根為例,其已在海外獲得注冊。中國中藥協會會長房書亭提到“白云山板藍根,它是美國NIH首個資助研究的中藥,開啟了中西合作研究的先河。板藍根在西方有中國咖啡之美的聲譽,白云山板藍根的國際化是一種創新,也是一種合作,是中國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碰撞和升級。”
近日《板藍根ISO國標標準》的正式發布,更是加速推動了中藥產業國際化的進程。這對于早早就涉足“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來說,白云山和黃無疑是藥企板塊的最大贏家。
業界觀點認為,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是資源的融合,也是創新科技的融合,更是體制機制的融合。隨著港珠澳大橋的開通、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落地,以白云山和黃為代表的廣藥集團將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這個平臺,促進自身發展,打造成獨具產業特色、文化鮮明的醫藥集團,廣東藥企在全世界注目下書寫的中國“大國篇章”已經開啟!
資料鏈接:
打造“中藥四化”是廣藥白云山早在行業內首倡,被業內譽為“傳統產業振興發展的廣藥方案”。中藥四化,即中藥現代化、中藥國際化、中藥科普化和中藥大眾化。旗下白云山和黃中藥是踐行“中藥四化”的杰出代表,成功打造了白云山板藍根、復方丹參片等家喻戶曉的“時尚中藥”。
中藥現代化方面,2007年,白云山和黃中藥攜手鐘南山院士對白云山板藍根進行較為全面的臨床循證和基礎研究。白云山復方丹參片獲防治老年癡呆癥、有效成分呈科學配比等十余項專利。
中藥國際化方面,2008年,白云山板藍根成為美國NIH首個資助的中藥產品。2010年,《白云山復方丹參片防治老年癡呆作用機理研究》成為“偉哥之父”、諾獎得主穆拉德博士首個簽約研究項
中藥科普化方面,企業自籌資金建造了全國首個半開放式中醫藥博物館“神農草堂”、全國首個以“青蒿素”為主題的中醫藥展館——青蒿呦呦館。
中藥大眾化方面,白云山和黃中藥充分發揮中醫藥在治未病和預防保健方面的獨特優勢,大力發展白云山三七粉等大健康產品。而中國工程院院士蘇國輝在論壇上提到:三七粉,我每天都在吃,非常好,對血管健康非常好。